四十二期 姚景源——了解中国经济需把握两个“战”
2019.05.01  

主题:了解中国经济需把握两个“战”

主讲:姚景源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时间:2019年04月27日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在高基数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在稳中有进的同时,还应注意到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变”是变化,“忧”是担忧、忧虑。
        忧什么?从2018年开始,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首先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工业,2018年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只有5.7%,这也是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最低点。
再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投资,过去基建投资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其增长速度保持在20%,甚至30%以上,但是去年全年增长速度只有3.8%,比上年回落了15.2个百分点,所以大家都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具体感受到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为什么中国经济处在这么一个状态?我们需要探究其背后的本质。这是因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对两个“战”:一是来自外部的中美贸易摩擦,二是内部的转型升级攻坚战。对于前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四个字——错综复杂来表述;对于后者也用了四个字——艰巨繁重来表述。可以说,把握这两个“战”,就把握了中国经济的错综复杂和艰巨繁重。

中美贸易摩擦:谈谈打打将是常态

        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因贸易逆差挑起的。两国的贸易逆差,是两国发展阶段不一样、比较优势不一样、对贸易管理不一样造成的。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一步步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全世界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能看到中国制造。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比较优势,由我们的发展阶段所决定。而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对美国来说恰恰是其短板所在。改革开放40年来,美国劳动力成本约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20多倍,这决定了美国无法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据牛津商学院测算,大量中国制造进入美国,拉低了美国物价总水平1到1.5个百分点,这更表现在近几十年来,美国物价总水平没超过2%。
        对中国来说,大量的出口换来了大量美元,我们最需要用美元购买美国的高技术产品,而恰恰在这方面美国对中国实行了贸易管制,这就是中美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得到了什么?一是就业,二是发展。过去几十年,总的来说中美贸易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之前两国并未因此产生摩擦。我一直坚持认为,此次因逆差问题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上是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被动摇,甚至被替代的危机感所致。我们再三强调,在贸易摩擦问题上:第一,我们不想打;第二,我们不怕打;第三,我们有底线。这条底线就是中国的发展权,对此谁也不能说三道四。通俗的讲,应对贸易摩擦跟打牌道理一样,双方手里有什么牌,出牌时机,都不能轻易泄露。
        贸易摩擦没有双赢,中美双方都会受到损失。在中美即将举行第十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之际,美国又宣布将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随之,中国也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给予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回应。美方的施压要价意图明显,而中方回应迅速、态度淡定,说明中方早有准备,请各位一定要相信,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上,中国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周密的部署。事实上,在宣称要升级关税时,美方还对外表示:双方仍有机会达成历史性协议,并说双方正在筹备协议达成后两国元首的会晤。这看似矛盾举动的背后表明:中美双方正通过谈谈打打、边谈边打这种解决经贸摩擦的模式和常态,不断地调整接触,来缩小分歧,扩大共识。

内部转型升级战:把握好主要矛盾

        除了外部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内部还有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两个“战”最好不要同时打,如果不得不同时打,在战略上应尽快让中美贸易摩擦先通过谈判熄火,然后再集中精力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事办好,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如何做?首先就要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主要矛盾的确立,从逻辑上推导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才有了这40年来的高速发展和辉煌成就。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变化与中国人“吃”的变化是一致的:我们由吃饱、吃好再到追求吃出健康,中国经济也发展到了今天的解决健康发展问题。如果用经济语言来表述就是,经过40年的发展,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再是速度问题,也不再是数量问题,根本上是实现转型升级,由高速度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把握主要矛盾的变化至关重要,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要围绕这个主要矛盾,从事和它关联度最高的行业,肯定就会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集中全力解决温饱问题,做“吃”和“穿”相关的行业肯定赚钱。当时很多人去倒卖衣服、粮食,广东引进健力宝迅速红遍全国,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外资企业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很多闽粤、苏浙一带的企业家都是通过这两个行业获得了原始资本积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由“衣、食”向“住、行”转变,让房地产和汽车两个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仅49000台,2018年就达到了2370万台,全世界每生产三台车,有一台就在中国。一个汽车工业关联150多个行业,这是其它产业难以替代的。再看房地产业,20年来凡是与房地产相关的都能赚到钱。以上局面形成的原因,根本上就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有认识、理解、把握和利用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真正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

正确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如今,“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首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提升:一个是生活质量的提升,另一个是生命质量的提升。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以及大健康和养老产业,这些与我们生活、生命质量提升相关联的产业将来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就是矛盾后半部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集中反映在一、二、三产业的现实状况中。
        先看农业,由于劳动生产率低,我们的农产品与国际市场存在很大的价差,2017年中国2.2亿农村劳动力完成了700亿农产品出口,而同时期荷兰完成820亿美金农产品出口只需22万农民。只有通过推行土地确权、流转,提高组织化和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才能上去。再看工业,我们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集中表现为大而不强,虽然数量、速度上去了,但缺少核心技术。比如去年我国钢铁产量是9亿吨,稳占世界第一,但圆珠笔尖上的钢制笔珠、港口码头上高负荷吨位起重机钢丝绳全需依赖进口;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美国拿走一半利润,日本拿走30%,留给中国的只剩3.63%。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深圳中兴公司被美国拒售芯片,直接逼到绝境,所以一定要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最后看服务业,虽然中国的服务业目前占整个国民经济比重已经过半,但比起发达国家超过70%的占比来说,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第三产业的突破口应在现代服务业,这几年我们没少讲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调让金融之水流向实体经济,虽然确实取得了进步,但远远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为什么跑到美国投资10亿做汽车玻璃,原因很简单——成本低,低廉的电价和融资成本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
        从经济学来讲,不平衡不充分也是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要把所从事领域里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找出来,通过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是正确的道路。

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总结了四条: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发展,要看到创新的颠覆性和毁灭性,比如胶卷行业,就被数字摄影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轻易摧毁了,连百年老店柯达公司都未能幸免。10年前柯达的股票一股40多美元,这家公司生产了全世界75%的胶卷,没有人预测到三年前这家巨头公司会申请破产保护。山东省在这个关键历史时期提出新旧动能转换问题,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我觉得非常正确,山东作为老牌经济大省,确实需要找回原来那种向上的劲头;第二,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绿色发展,以前高速度发展,更多的是靠高能耗,伴随的是高污染。但是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绿色发展。比如湖州的安吉,在扎实落实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指示方面成效显著,现在安吉白茶比龙井市价还贵,真的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再如曾经GDP全国排名倒数的贵州,去年经济增速排在全国前三,现在其数字经济已经占到了它经济总量的80%,中国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就设在了贵阳;第三,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更加开放格局下的发展,不能闭关锁国,比如青岛的上合组织峰会,还有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只有一个更开放的格局,才有高质量的发展;第四,高质量发展是以民生改善为基本目标的发展,过去单纯追求GDP速度,就与民生产生了距离。如果按照这种高质量发展,未来40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一定会大大的高于前40年。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论是中国的领导干部还是企业家、银行家等等群体,都是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现在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课题,更要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